一整年又快要從指尖中流走,終於該動動手指敲敲鍵盤,寫一下桌遊心得。
這一年玩桌遊的次數少了很多,但也玩了幾款新開的遊戲,像是Evo 進化戰爭、路易斯與克拉克、王國、人生履歷、幸福人生、完美履歷(人生三部曲),有機會再一起寫一寫心得報告。
    接著進入本篇正題:寶可夢卡牌入坑記錄。下半年度,八月底我兒子和小姑姑去了一趟台北,突然掏出兩包寶可夢基本牌組,就在看一下說明書,看一下網路上的規則講解,不到10分鐘就開始我跟兒子第一場的寶可夢對戰。
  | 
| 無底洞的深坑的起始包 | 
  | 
| 值得大書特書的寶可夢卡牌第一戰 | 
說起卡牌對戰的遊戲,其實我之前玩桌遊時也接觸不少,但因為太過小眾,且每個規則都極其複雜,推坑難度極高,也就只能自己買來自嗨。像是我的第一款卡牌對戰遊戲"戰鎚:入侵",接下來也收了不同的卡牌對戰遊戲。
Warhammer: Invasion 戰鎚:入侵
Call of Cthulhu: The Card Game 克蘇魯的呼喚
A Game of Thrones: The Card Game  權力遊戲
Arkham Horror: The Card Game 詭鎮奇談
The Lord of the Rings: The Card Game 魔戒

     這些都屬於合作型成長卡牌遊戲 (LCG):與傳統的集換式卡牌遊戲 (TCG) 不同,它被歸類為「成長式卡牌遊戲」(Living Card Game)。每款都有不同的醍醐味,但問題就是規則真的要閱讀比較久,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簡單說清楚,且牌組販售的關係,不可能想玩的人就自己入手一套。簡單說就是入手難,上手難,玩家揪團難。
而接觸寶可夢卡牌後,我才了解為何這款遊戲會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卡牌遊戲。我歸納出幾點。(其實還輪不到我來說三道四)
1.強大的寶可夢IP:男女老少皆知的動漫界怪物,廣告上就佔有很強的行銷紅利。從最初的卡通,繼而延伸出電動、手遊及卡牌遊戲,外加周邊商品,讓人不想認識也難。
2.造型可愛的寶可夢:以往卡牌遊戲的玩家以宅宅男居多,讓人有臭不可聞的距離感。但因為寶可夢主打小孩、家庭為主,因此這款遊戲吸引許多小孩投入,連帶影響家長。另外造型可愛的寶可夢也吸引許多女性玩家投入,看看其他宅宅卡牌遊戲,不是面目猙獰的怪物,不然就是爆乳裸露的性感魔女。以可以受眾的層面來看,寶可夢就能吸引更多不同層面的玩家投入。
3.規則簡單,上手極快:以第一次拿到基礎對戰包後,我大概只讀了10分鐘,看一下影片,不到20分鐘,就開始與兒子對戰起來。以我玩過的卡牌對戰的遊戲來說,簡直是絲滑到不行的順暢。
4.遊戲節奏順暢,不拖泥帶水:很多卡牌遊戲的對戰,經常會出現預判你的預判、反制你的反制的無限輪迴出牌。複雜的扣分手段,以及數字無限量的加疊計算。雖然可以說是比較燒腦以及計算。但對於一般玩家來說這些複雜的規則就是如同天險一般的難以穿越,也就不容易入坑了。
5.時間短、場地不限、容易開成團的人數:以桌遊經驗來說,玩一款桌遊,除了派對、陣營類外,經常需要1至2小時以上的時間,甚至更久,有些遊戲更包含各式各樣的token,需要更大的桌面來容納遊戲。此外卡牌對戰的人數就是傳統的兩人,只要帶著各自組好的牌組,只需要短短的兩十分鐘左遊,就可以隨時隨地來上一場。因此也帶來極大的開桌率。
6.無處不在的銷售管道:從小七到書局,乃至台北的寶可夢中心,都可以見到寶可夢卡牌的銷售管道,真的不小心入坑著迷後,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時,看到收銀台旁的卡包,我也會忍不住去買一包抽看看。
7.資本主義的操作:這頭黃色的吸金怪物,用邪惡的銷售手法,讓玩家除了玩卡牌對戰外,更利用部分卡牌的稀有度,來造成玩家收集癖的發作。讓卡牌除了可以玩之外,還出現非正常的收藏價值。也讓玩家投入許多非必要的資金,舉例來說,我買一盒桌遊,大不了1千多元,但就可以讓我盡情的玩這一款遊戲(除非出擴充)。但買集換式卡牌對戰遊戲,卻可能為了組一副極強的牌組,要花上不少冤枉錢,抽到許多不必要的廢卡。甚至玩家抽卡也不在是為了玩牌,反而是想收集到稀少的特殊卡。只能說寶可夢真的太邪惡了。
最後我也跌入這個錢坑,而落入萬劫不復的地步。但只要"心靈獲得滿足,雖身處地獄,但猶如天堂"。下一篇再來介紹參加2025紀念球的心得吧~
  | 
| 帶家人來逛台北寶可夢中心 | 
  | 
| 需要抽票排隊 | 
  | 
| 琳瑯滿目的商品,想買也買不完。只好看看 | 
  | 
| 快龍,最近沒有什麼牠的戲~ |